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午夜|爱豆传媒在线看免费视频|麻豆传媒映画 MD0042-律政俏佳人|糖心 91制片厂|亚洲自拍偷拍五月|麻豆啊传媒App官网免费下载|糖心vlog传媒粉色情人是谁|在线观看色|极品扒开粉嫩小av一区二区|超碰国产情侣自拍网,草莓香蕉秋葵视频,91插入视频,麻豆MD传媒林思妤猎人与猎物

智慧理工 |  協(xié)同辦公 |  信息公開 |  郵箱 |  校長信箱 |  English
新聞網(wǎng)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網(wǎng) --> 焦點新聞 --> 正文
汽車與交通學院“長工精神”宣講團“賡續(xù)紅色基因 重走革命之路”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紀實
發(fā)布人:李昊燃    作者:魏薇  資料來源:汽車與交通學院   時間:2024-08-06  瀏覽次數(shù):次

為深入了解老校長何長工在中國解放和國家建設中的卓越貢獻和偉大的革命精神,用“長工精神”浸潤學生心靈,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傳承紅色基因,7月23日至25日,汽車與交通學院黨委組織“長工精神”宣講團成員代表走出校園開展了“賡續(xù)紅色基因 重走革命之路”為主題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實踐團隊采取“走、訪、拍、講”等形式,通過“我學、我講、我實踐、我重溫”等方式,實地研學老校長在北京曾經(jīng)革命戰(zhàn)斗過的地方,追尋紅色記憶,感悟紅色力量,傳承紅色精神,在行走中上了一堂意義深遠的思政課。

第一天 地大之行

7月23日清晨6:30,“長工精神”宣講團在沈陽站集合,重走革命之路的行程正式開啟。10:30高鐵到達北京朝陽站,在酒店放下行李簡單休息調(diào)整后,宣講團馬上投入到工作中,乘坐地鐵來到北京地質(zhì)大學。當天北京氣溫35度,濕熱,街道兩側綠樹成蔭蟬聲鳴鳴。

走進中國地質(zhì)大學,猶如走進了一個露天的地質(zhì)博物館,那些“石頭”猶如會說話一般,講述著我國地質(zhì)事業(yè)發(fā)展的前世和今生。作為卓越的軍事家、軍事教育家,何長工也是新中國地質(zhì)事業(yè)的開拓者、領導者,為創(chuàng)建北京地質(zhì)學院(今中國地質(zhì)大學)立下定鼎之功。

站在何長工的雕塑下,宣講團成員激動萬分,凝望老校長,他目光炯炯,滿含期待。地大校園里有一塊特殊的石頭,上面鐫刻著由校友溫家寶書寫的“搖籃”二字,寓意地大是中國地質(zhì)工程師的搖籃,正是老校長何長工,北京地質(zhì)學院才得以快速成立與發(fā)展,為地質(zhì)事業(yè)的發(fā)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動力。塑像下、“搖籃”石旁,宣講團成員將老校長為中國地質(zhì)事業(yè)立下的不朽功勛娓娓道來。

第二天 夢想啟航

7月24日,北京晴36度,經(jīng)過1個小時的早高峰地鐵,宣講團來到了五四運動的策源地北大紅樓。

宣講團在北大紅樓前的黨旗下重溫入黨誓詞,講述五四運動的崢嶸歲月,在五四前夜塑像前、五四運動路線圖下和毛澤東曾經(jīng)工作過的報刊室里駐足,似乎看到了何長工當年從長辛店趕往天安門的百感交集,意氣風發(fā)。

天氣悶熱,陽光刺眼,但是宣講團的心卻激動萬分,久久難以平靜。研學及拍攝直到午后才結束,宣講團馬不停蹄趕往老校長在長辛店留法勤工儉學舊址,期間需要倒三次地鐵再行8公里,歷時近兩個小時。當宣講團成員終于來到“小紅樓”前,不禁感慨當時的求學條件是如此艱苦,一個世紀前何長工不知要輾轉多久方能到達。

陡峭的樓梯經(jīng)過一個只能容納兩人的閱覽室后通往二層教室,每一間展室都十分逼仄、狹小。1918年,何長工與一群進步青年在這里一邊學習先進知識和馬克思主義等思想理論一邊到工廠勞動,后留學法國并成長為中國革命的中堅力量。

高溫中,宣講團成員汗如雨下,在烈日下走過小紅樓外的年代墻,撫摸著上面的時間和名字,講述何長工勤工儉學救國圖存的故事。那時何長工18歲,他不斷追尋救國救民之真理,思想不斷成熟。

第三天 賡續(xù)紅色血脈

7月25日,北京大雨。此次“行走的思政課”最令人的期待的部分是有幸與何長工之子何光曄進行深度訪談。何光曄是江西中國工農(nóng)紅軍研究會常務副會長、亞太旅游聯(lián)合會會長,雖年逾古稀,但目光炯炯,眼神堅定。他分享了父親的革命經(jīng)歷和家國情懷,談到父親給他最大的影響就是教會他在困難和挫折面前不畏懼,永遠把黨和人民的事業(yè)放在第一位。在他看來,“長工精神”就是無限忠誠于黨,無限忠誠于人民,不怕艱險、不怕困難、不畏犧牲,為了黨和國家、民族的偉大事業(yè)永遠向上、向前。他認為,繼承和發(fā)揚“長工精神”對于當代社會,尤其是青年人具有重要意義,他鼓勵青年學生們要將個人理想融入黨和國家事業(yè)之中,學習領悟“長工精神”,始終忠誠于黨和人民,面對困難不屈不撓,認真學習,矢志奮斗,成長為有擔當、有作為的新時代青年。

采訪持續(xù)了3個小時,宣講團從更多角度更為深入地學習了老校長的革命故事,體會了“長工精神”的深刻內(nèi)涵,深受鼓舞與啟發(fā)。采訪結束后,何光曄接受了來自宣講團設計制作的禮物(內(nèi)含東北軍工專的校徽、何長工任工農(nóng)紅軍學校政委時的臂章剪紙以及沈陽理工大學校徽),夸贊這份禮物對于他而言意義非凡,并為“長工精神”宣講團題詞、贈書,寄語沈陽理工大學青年學子要學習好、傳承好、發(fā)揚好“長工精神”做新時代的兵工人。

此次“行走的思政課”是我校為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融合理論和實踐、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能的重要舉措;是汽車與交通學院黨建帶團建,完善黨團一體化體制機制建設,全面推進思政育人針對性、實效性,激發(fā)思政工作活力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是引領廣大青年在實踐中深刻體悟革命精神,賡續(xù)紅色血脈,增強使命感、責任感,提升育人質(zhì)量的有效抓手。

宣講團師生用腳步重走革命之路,用心靈感悟“長工精神”,他們也是“行走的宣講團”,走到哪里,便把長工故事講到哪里,把“長工精神”宣揚到哪里,在實踐中感受理論力量,在思考中汲取實踐智慧,在親歷感知、實踐錘煉中厚植愛國情懷,激發(fā)使命責任擔當。(文/圖/視頻 魏薇 張園 索凱 修巍)


遼ICP備05001373號-1 Copyright ?2012 沈陽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