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內各單位: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系統總結近年來學校教育教學建設和改革取得的優(yōu)秀經驗成果,,充分發(fā)揮教學成果獎在教育教學中的引領和激勵作用,推進學校教育教學工作高質量發(fā)展,,根據《沈陽理工大學本科教學成果獎評選及獎勵辦法》(沈理工教〔2022〕2號),,學校決定開展2025年校級教學成果獎(本科)評選工作,,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評選范圍
教學成果應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反映新時代推進高等教育高質量發(fā)展,、全面提高高校人才培養(yǎng)能力取得的新成果,代表建設高質量本科教育,、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的方向,。
教學成果內容聚焦構建“大思政”育人格局、五育并舉,、加強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深化新工科新文科建設、一流專業(yè)及一流課程建設,、深化產教融合,、推進高等教育教學數字化、加強教師教育,、提高教師教學能力,、深化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改革、深化教育教學評價改革等方面,。
二,、評選基本原則
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堅持以本為本,,以提升人才培養(yǎng)能力為核心,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fā)展,;
堅持注重一線,優(yōu)先獎勵教育教學一線成果,,向一線教師傾斜,,激勵教師潛心教書育人;
堅持示范引領,,服務國家戰(zhàn)略和區(qū)域經濟社會發(fā)展需要,,突出實踐性和創(chuàng)新性,重在應用推廣,。
三,、評選條件
1.成果要突出教育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具有原創(chuàng)性,,在理論和實踐上有所突破,,教育理念先進,符合教育發(fā)展規(guī)律,、學校教學規(guī)律和學生培養(yǎng)規(guī)律,;具有較強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對提高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yǎng)質量取得明顯效果,;具有示范性和推廣作用,。
2.成果應經過2年以上教育教學實踐檢驗(一等獎成果一般應經過不低于4年的教育教學實踐檢驗),實踐檢驗的起始時間,,應從正式實施(包括試行)教育教學方案的時間開始計算,,不含研討、論證及制定方案的時間,。
3.成果主要完成人應直接參加成果的方案設計,、論證、研究和實施全過程,,并做出主要貢獻,。成果的主要完成單位應為成果主要完成人所在單位,并在成果的方案設計,、論證、研究和實踐的全過程中做出主要貢獻,。
4.申報范圍包括:2019年以來獲批的省級教改項目,、校級教改項目以及符合評選范圍的其它項目,各教學單位可整合多個相關項目,共同支撐申報教學成果,。
5.已獲得過校級及以上教學成果獎的成果,,在內容基本相同或沒有特別創(chuàng)新的情況下不得重復申報。
6.同一名教師作為第一完成人申報的項目僅限1項,,作為完成人的項目不超過3項,,每個教學成果項目的完成人數量不超過10人。
四,、成果評選及推薦
1.本次教學成果獎設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和三等獎,,并積極做好國家級和遼寧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的培育工作,。
2.成果第一完成人應于近年主持過校級或省級教改項目,申報教學成果獎的成果名稱與內容原則上應與其主持的項目相關或相近,。
3.每個單位限報3項,,建有國家一流本科專業(yè)建設點、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的所在學院可增加1個名額,。學校將組織專家進行評審,,并擇優(yōu)推薦參評遼寧省本科教學成果獎。
五,、推薦材料及要求
(一)推薦材料
1.《2025年沈陽理工大學(本科)教學成果獎推薦匯總表》(excel版及PDF版)(附件1),。
2.《沈陽理工大學(本科)教學成果獎申請書》(附件2)、教學成果報告(5000字以內),、教學成果應用及效果證明材料(PDF格式),。
3.成果如為教材,須提交教材電子文檔,,電子文檔包括教材封面,、出版信息頁、目錄及精選內容等(PDF格式),。
4.教學成果中如含視頻材料的,,視頻時長控制在10分鐘以內,畫面清晰,、圖像穩(wěn)定,,聲音與畫面同步且無雜音。分辨率:1920*1080 25P或以上,;編碼為:H.264,,H.264/AVC High ProfileLevel 4.2或以上;封裝格式為:MP4,;碼流為:不小于5Mbps,。
5.材料2請整合為1個PDF文檔提交,以成果名稱-主持人名稱命名。
(二)有關要求
1. 2025年3月3日前,,各學院(部,、部門)完成對本單位申報成果的初審,統一將申報材料報送至教務處教學建設科,。推薦材料中1,、2、3項同時提供紙質和電子版文件,,其中《沈陽理工大學(本科)教學成果獎申請書》一式一份,,電子版材料發(fā)送至:[email protected]。
2.申報教學成果獎是深化我校教育教學改革,、加強教學建設和管理,、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重要措施,請各學院(部,、部門)高度重視,,切實做好此次申報工作。
3.請各學院(部,、部門)做好對推薦成果主持者,、參與者的資格審查,確保參與者思想政治過硬,、參與教師的師德表現過硬,,做到思想政治和師德表現雙把關。
4.所有申報材料及成果須符合學術規(guī)范,,學校將進行嚴格審查,,有弄虛作假行為的將取消申報資格,并對弄虛作假等學術不端行為按照相關規(guī)定予以嚴肅處理,。
六,、聯系方式
聯系人:李老師、孫老師
聯系電話:24681710
聯系地址:黨政辦公樓318室